close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藝術創演結碩果
兩江藝術團舞蹈《高山流水》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評獎表演銅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舞蹈類群星獎
2016年,北碚區以西部第一、全國優秀的佳績,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為我市又一個獲得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一殊榮的區縣。
顧名思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就是要在公共文化的設施建設、公共文化的服務、公共文化的活動等多方面作出示范。
北碚這一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哪些方面起到瞭示范作用?產生出哪些示范效應?
1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示范——
建成“城鄉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今年7月8日,國傢教育學部“館校聯動美育課程資源綜合體建設項目”後級擴大機負責人李雪垠帶著27名大學生城鄉美育文化員志願者,住進由北碚區退休教師劉映升建在蔡傢崗鎮天印村的巴渝農耕陳列館,對農耕文化進行再挖掘,讓這一陳列館更好地為市民進行學習、傳承農耕文化服務。
劉映升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收集農具,自籌資金在自傢院落裡建起瞭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如今已有1000多件館藏農耕物具。
27名志願者在這陳列館裡整整待瞭9天,在對館藏資源進行整理造冊及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瞭美育課程設計,包括橙香故事會、巴渝農耕文化節和盤中餐活動等,使這一陳列館能更好地為市民特別是為學生的農耕文化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北碚,讓群眾能夠盡情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陣地,可以說是門類齊全,遍佈城鄉。北碚區文化委負責人說,目前,北碚已經建成“城鄉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並按照“圈、帶、點”的建設思路,鞏固完善文化服務“圈”。
在文化陣地設施“圈”的建設上,北碚區在全市率先建成瞭文圖博美體的“四館一中心”區級設施網絡體系;對17個街鎮綜合文化站設施全部進行瞭完善,並全部達到瞭國傢等級站的標準;在全區的177個村(社區)全都建成瞭文化室。
在文化服務“帶”的建設上,北碚創新融合文化與旅遊。在旅遊帶上,融入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項目,建成瞭10個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除此之外,北碚區還對文化服務終端的“點”進行瞭夯實。在農村,建起瞭300個文化中心戶;在城市,建起瞭20個文化生活館;在軍營,建起瞭文化兵站。
這“圈、帶、點”的文化設施陣地建設,使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瞭城鄉全覆蓋。
在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北碚區從2013年起就啟動瞭數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並創新建成瞭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碚殼”,通過整合全區文化數字資源和數字服務,對上聯通瞭國傢平臺,對下延伸至基層。
“碚殼”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采用網站、APP、觸摸屏一體機等方式和數字電視媒體應用技術,打破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時間、人力等的限制,滿足瞭群眾隨時隨地共享數字文化資源和服務的需要。
“碚殼”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2014年9月上線以來,點擊數已超過1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北培區還投入近5億元,先後建成區級大型體育設施縉雲體育中心足球場、籃球館,全區的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147.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占地面積達1.87平方米。
2 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示范——
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滿足瞭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今年7月,由西南大學中國擴大機電容器鄉村建設學院、盧作孚研究中心、北碚區文化委等聯合創辦的“校地共建‘兼善文化課堂’暨‘愛故鄉文化工作站’”組織瞭100多位文化志願者,深入到北碚區的社區、農村進行瞭持續10天的文化服務,把兼善美育課堂等搬到瞭最基層。
在這一活動中,23名美育志願者入住全國文明村——龍鳳橋街道龍車村。23名美育志願者走進95戶農傢,用文化的方式,從小到垃圾分類、大到水資源保護供給向農民宣揚生態文明理念,引導村民要重視環保。
志願者們別出心裁,通過美術、舞蹈、變廢為寶、環保話劇、親子環保小講座、環保遊園活動、環保小衛士等,把環保知識轉化成農民和農村小朋友易於接受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對農民進行瞭環保知識普及和環保意識的教育。
在北碚,不斷有這樣創新的公共文化產品提供給城鄉居民,並產生瞭好的效果。
“碚城同讀一本書”是北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全民閱讀品牌文化產品。
這一由北碚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區教委主辦,北碚區圖書館等單位承辦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圍繞“同讀一本書,翰墨香碚城”的主題,延伸開展征集書目、深入閱讀、賞析講座、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攝影比賽、微視頻大賽、書畫展、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用一本書,從個體閱讀到全城同讀,把北碚人引領到閱讀及系列文化活動中來。
圍繞公共文化服務,北碚還創出瞭公共教育品牌文化產品。
這一文化服務產品是針對城鄉居民不同需求而創辦的。如針對全區的中小學生開辦的“最美童聲”培訓班,聘請北碚電視臺播音主持人、西南大學語言類講師、各類文史專傢,為青少年一對一的教學,吸引中小學生主動走進博物館瞭解歷史,服務傢鄉。這一培訓班除日常的語言訓練外,還進行手工陶藝、玩出色彩、剪紙藝術、考古拓片、佈藝魅力、成果展示等課程,培養出一批優秀小學員。
在創新提供公共文化產品中,北碚還在全市首創瞭歷史文化教育類電視欄目——“尋味北碚·童聲話碚城”。節目以青少年講述北碚歷史文化故事為題材,並冠以表演的形式出現在電視熒屏上。
與此同時,北碚區還聯合西南大學、復旦大學、區級中小學校、老舍聯盟等開展研學旅行試點。這一文化產品通過建立師生定期參與博物館志願活動,或到博物院實習跨區域館校合作長效機制,組織青少年志願者到各地拓展學習,目前參與中小學生已達到6萬餘人次。
不斷推出的內涵豐富、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滿足瞭北碚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3 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的示范——
培養人才出瞭作品講好瞭北碚故事
“以培養文化藝術創作和演出人才為目的,用好作品來講好北碚好故事,這是北碚區在開展文藝活動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北碚區文聯負責人說。
在北碚,有一項堅持瞭多年的“北碚印象”百名藝術傢大型創作采風活動。在這項活動中,每次都組織瞭大批的作傢和藝術傢深入到北碚的最基層,以北碚廣大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
在對文藝創作的扶持上,北碚區設立瞭獎勵扶持專項經費,制訂瞭相關的扶持激勵政策,激發瞭廣大文藝創作者深入生活潛心創作的熱情。
近年來,北碚的文藝創作取得瞭豐碩的成果,湧現出瞭一大批作品。創作的版畫《而立之年》、舞蹈《高山流水》等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榮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金獎、第十屆全國藝術節群星獎等國傢級獎項84項,同時獲得重慶文學獎等市級獎項212項。長篇小說《義字五哥》等15件作品被納入市級文藝創作扶持項目,還編輯出版瞭《輝煌小陪都——抗戰北碚記憶》《泉景北碚》等精品書刊。
在北碚,有一個重慶兩江藝術團。這是依托北碚區文化館,用“以館帶團”的方式組建起來的。這個藝術團完全是與公共文化共融共生,並走出瞭藝術院團服務公共文化的全新路子,成為北碚吸引和培養青年藝術人才、文藝創作生產的重要基地和平臺。
目前,這個藝術團已成為全市區縣中最為活躍的文藝院團。藝術團現有演職人員60餘人,是一支以舞蹈為主體,音樂、曲藝、戲劇、小品、雜技、魔術為輔助的專業演出團體。
重慶兩江藝術團曾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國傢相關部委授予“第五屆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自2012年以來,其創作表演的《高山流水》、《風雲》、《醜角》、《山裡人愛唱山裡的歌》等作品先後獲得全國“荷花獎”、“群星獎”、“山花獎”、“全國優秀舞蹈節目展演金獎”、國際“金紫荊花獎”、國際“金獅獎”、“首爾杯世界音樂舞蹈大賽金獎”、“第二十二屆國際民間舞蹈藝術節最佳表演大獎”等國傢級、國際性榮譽。
近年來,重慶兩江藝術團還多次代表我市出訪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國開展文化交流,極大地提升瞭北碚的文化影響力。
王彩艷 羅蘭
圖片由北碚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員會提供
文化遺產保護示范
在傳承利用中實現保護和發展
北碚是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區,各種文化遺產豐富,已經普查上來的全區有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167處,其中各級文保單位52個、國傢級歷史文化名鎮1處、市級首批傳統歷史街區1處。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北碚整理公佈區級名錄118項,成功申報市級“非遺”項目21項、市級“非遺”基地3個、市級傳承人11人。
在保護“非遺”中,北碚編印瞭擴大機改電容《北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澄江鎮因傳承“北泉板凳龍”成效顯著,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上,北碚區堅持對文化遺產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地利用。
近年來,北碚實施瞭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先後修繕瞭漢藏教理院等21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形成瞭以重慶自然博物館為龍頭,盧作孚紀念館、四世同堂紀念館、復旦大學舊址、梁實秋紀念館等文物景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特色博物館群,並作為公共文化的服務點向市民免費開放,年均接待遊客達100萬餘人次。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北碚在搶救的基礎上,從推動傳統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來進行傳承發展。近年來,區裡先後組織區內的“非遺”資源、項目和作品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老字號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西部旅遊文化博覽會、廣交會、黃桷坪新年藝術節等各級各類博覽會,讓北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瞭全國。
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北碚還將自己獨具特色的北碚剪紙、五谷糧食畫、烙畫、刺繡、木雕等“非遺”文化產品和作品逐步引向產業化,讓優秀傳統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承下來,又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承形式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
兩江藝術團舞蹈《高山流水》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評獎表演銅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舞蹈類群星獎
2016年,北碚區以西部第一、全國優秀的佳績,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為我市又一個獲得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一殊榮的區縣。
顧名思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就是要在公共文化的設施建設、公共文化的服務、公共文化的活動等多方面作出示范。
北碚這一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哪些方面起到瞭示范作用?產生出哪些示范效應?
1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示范——
建成“城鄉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今年7月8日,國傢教育學部“館校聯動美育課程資源綜合體建設項目”後級擴大機負責人李雪垠帶著27名大學生城鄉美育文化員志願者,住進由北碚區退休教師劉映升建在蔡傢崗鎮天印村的巴渝農耕陳列館,對農耕文化進行再挖掘,讓這一陳列館更好地為市民進行學習、傳承農耕文化服務。
劉映升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收集農具,自籌資金在自傢院落裡建起瞭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如今已有1000多件館藏農耕物具。
27名志願者在這陳列館裡整整待瞭9天,在對館藏資源進行整理造冊及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瞭美育課程設計,包括橙香故事會、巴渝農耕文化節和盤中餐活動等,使這一陳列館能更好地為市民特別是為學生的農耕文化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北碚,讓群眾能夠盡情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陣地,可以說是門類齊全,遍佈城鄉。北碚區文化委負責人說,目前,北碚已經建成“城鄉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並按照“圈、帶、點”的建設思路,鞏固完善文化服務“圈”。
在文化陣地設施“圈”的建設上,北碚區在全市率先建成瞭文圖博美體的“四館一中心”區級設施網絡體系;對17個街鎮綜合文化站設施全部進行瞭完善,並全部達到瞭國傢等級站的標準;在全區的177個村(社區)全都建成瞭文化室。
在文化服務“帶”的建設上,北碚創新融合文化與旅遊。在旅遊帶上,融入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項目,建成瞭10個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除此之外,北碚區還對文化服務終端的“點”進行瞭夯實。在農村,建起瞭300個文化中心戶;在城市,建起瞭20個文化生活館;在軍營,建起瞭文化兵站。
這“圈、帶、點”的文化設施陣地建設,使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瞭城鄉全覆蓋。
在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北碚區從2013年起就啟動瞭數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並創新建成瞭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碚殼”,通過整合全區文化數字資源和數字服務,對上聯通瞭國傢平臺,對下延伸至基層。
“碚殼”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采用網站、APP、觸摸屏一體機等方式和數字電視媒體應用技術,打破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時間、人力等的限制,滿足瞭群眾隨時隨地共享數字文化資源和服務的需要。
“碚殼”數字文化服務綜合平臺2014年9月上線以來,點擊數已超過1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北培區還投入近5億元,先後建成區級大型體育設施縉雲體育中心足球場、籃球館,全區的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147.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占地面積達1.87平方米。
2 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示范——
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滿足瞭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今年7月,由西南大學中國擴大機電容器鄉村建設學院、盧作孚研究中心、北碚區文化委等聯合創辦的“校地共建‘兼善文化課堂’暨‘愛故鄉文化工作站’”組織瞭100多位文化志願者,深入到北碚區的社區、農村進行瞭持續10天的文化服務,把兼善美育課堂等搬到瞭最基層。
在這一活動中,23名美育志願者入住全國文明村——龍鳳橋街道龍車村。23名美育志願者走進95戶農傢,用文化的方式,從小到垃圾分類、大到水資源保護供給向農民宣揚生態文明理念,引導村民要重視環保。
志願者們別出心裁,通過美術、舞蹈、變廢為寶、環保話劇、親子環保小講座、環保遊園活動、環保小衛士等,把環保知識轉化成農民和農村小朋友易於接受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對農民進行瞭環保知識普及和環保意識的教育。
在北碚,不斷有這樣創新的公共文化產品提供給城鄉居民,並產生瞭好的效果。
“碚城同讀一本書”是北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全民閱讀品牌文化產品。
這一由北碚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區教委主辦,北碚區圖書館等單位承辦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圍繞“同讀一本書,翰墨香碚城”的主題,延伸開展征集書目、深入閱讀、賞析講座、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攝影比賽、微視頻大賽、書畫展、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用一本書,從個體閱讀到全城同讀,把北碚人引領到閱讀及系列文化活動中來。
圍繞公共文化服務,北碚還創出瞭公共教育品牌文化產品。
這一文化服務產品是針對城鄉居民不同需求而創辦的。如針對全區的中小學生開辦的“最美童聲”培訓班,聘請北碚電視臺播音主持人、西南大學語言類講師、各類文史專傢,為青少年一對一的教學,吸引中小學生主動走進博物館瞭解歷史,服務傢鄉。這一培訓班除日常的語言訓練外,還進行手工陶藝、玩出色彩、剪紙藝術、考古拓片、佈藝魅力、成果展示等課程,培養出一批優秀小學員。
在創新提供公共文化產品中,北碚還在全市首創瞭歷史文化教育類電視欄目——“尋味北碚·童聲話碚城”。節目以青少年講述北碚歷史文化故事為題材,並冠以表演的形式出現在電視熒屏上。
與此同時,北碚區還聯合西南大學、復旦大學、區級中小學校、老舍聯盟等開展研學旅行試點。這一文化產品通過建立師生定期參與博物館志願活動,或到博物院實習跨區域館校合作長效機制,組織青少年志願者到各地拓展學習,目前參與中小學生已達到6萬餘人次。
不斷推出的內涵豐富、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滿足瞭北碚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3 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的示范——
培養人才出瞭作品講好瞭北碚故事
“以培養文化藝術創作和演出人才為目的,用好作品來講好北碚好故事,這是北碚區在開展文藝活動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北碚區文聯負責人說。
在北碚,有一項堅持瞭多年的“北碚印象”百名藝術傢大型創作采風活動。在這項活動中,每次都組織瞭大批的作傢和藝術傢深入到北碚的最基層,以北碚廣大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
在對文藝創作的扶持上,北碚區設立瞭獎勵扶持專項經費,制訂瞭相關的扶持激勵政策,激發瞭廣大文藝創作者深入生活潛心創作的熱情。
近年來,北碚的文藝創作取得瞭豐碩的成果,湧現出瞭一大批作品。創作的版畫《而立之年》、舞蹈《高山流水》等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榮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金獎、第十屆全國藝術節群星獎等國傢級獎項84項,同時獲得重慶文學獎等市級獎項212項。長篇小說《義字五哥》等15件作品被納入市級文藝創作扶持項目,還編輯出版瞭《輝煌小陪都——抗戰北碚記憶》《泉景北碚》等精品書刊。
在北碚,有一個重慶兩江藝術團。這是依托北碚區文化館,用“以館帶團”的方式組建起來的。這個藝術團完全是與公共文化共融共生,並走出瞭藝術院團服務公共文化的全新路子,成為北碚吸引和培養青年藝術人才、文藝創作生產的重要基地和平臺。
目前,這個藝術團已成為全市區縣中最為活躍的文藝院團。藝術團現有演職人員60餘人,是一支以舞蹈為主體,音樂、曲藝、戲劇、小品、雜技、魔術為輔助的專業演出團體。
重慶兩江藝術團曾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國傢相關部委授予“第五屆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自2012年以來,其創作表演的《高山流水》、《風雲》、《醜角》、《山裡人愛唱山裡的歌》等作品先後獲得全國“荷花獎”、“群星獎”、“山花獎”、“全國優秀舞蹈節目展演金獎”、國際“金紫荊花獎”、國際“金獅獎”、“首爾杯世界音樂舞蹈大賽金獎”、“第二十二屆國際民間舞蹈藝術節最佳表演大獎”等國傢級、國際性榮譽。
近年來,重慶兩江藝術團還多次代表我市出訪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國開展文化交流,極大地提升瞭北碚的文化影響力。
王彩艷 羅蘭
圖片由北碚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員會提供
文化遺產保護示范
在傳承利用中實現保護和發展
北碚是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區,各種文化遺產豐富,已經普查上來的全區有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167處,其中各級文保單位52個、國傢級歷史文化名鎮1處、市級首批傳統歷史街區1處。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北碚整理公佈區級名錄118項,成功申報市級“非遺”項目21項、市級“非遺”基地3個、市級傳承人11人。
在保護“非遺”中,北碚編印瞭擴大機改電容《北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澄江鎮因傳承“北泉板凳龍”成效顯著,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上,北碚區堅持對文化遺產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地利用。
近年來,北碚實施瞭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先後修繕瞭漢藏教理院等21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形成瞭以重慶自然博物館為龍頭,盧作孚紀念館、四世同堂紀念館、復旦大學舊址、梁實秋紀念館等文物景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特色博物館群,並作為公共文化的服務點向市民免費開放,年均接待遊客達100萬餘人次。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北碚在搶救的基礎上,從推動傳統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來進行傳承發展。近年來,區裡先後組織區內的“非遺”資源、項目和作品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老字號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西部旅遊文化博覽會、廣交會、黃桷坪新年藝術節等各級各類博覽會,讓北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瞭全國。
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北碚還將自己獨具特色的北碚剪紙、五谷糧食畫、烙畫、刺繡、木雕等“非遺”文化產品和作品逐步引向產業化,讓優秀傳統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承下來,又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承形式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
- 主動式重低音電容 擴大機濾波電容的功效為何呢?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 重低音一定要裝電容嗎 【Mobile01專家分享】後級擴大機用途為何呢?該如何選用搭配
- 汽車擴大機電容 汽車音響改電容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升級車內音響必看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