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音響後級系統晚報數字報
王唯銘 33.最不像上海人的上海人 李平書,一個被李鴻章稱為“最不像上海人的上海人”,過往歷史證明瞭他是個在現實與超現實中遊走的中國知識分子,而此刻,他成瞭毫無疑問的現實主義者瞭。他知道,由於長期沒有得到疏浚,護城河的淤泥早已堆積如山,許多段的河道也完全阻塞,上海原住民又將此河當做一個天然垃圾場,生活垃圾全都傾倒其中。尤其是每當夏日來臨,護城河彌漫的臭氣,有死屍般的腐爛味,直要將人熏得暈倒,怪不得法國佬每每提出抗議,不改變這裡還真的不行!而改變,拆除城墻是最便捷的一件事情! 1912年,拆城、填濠和築路,三件大事同步發生在第一上海,發生在南市這個特殊區域,而李平書,是這三件大事的大導演,但讀者千萬不能忘瞭另一人,他也是這事件的導演,而且,理論意義上,是比李平書來得更重要的總導演,這人便是陳其美。 11月24日,當李平書在南市救火聯合會大樓召集南北兩市紳商開會,討論拆城事宜,歷史記載,那個會上,功利主義的李平書,“他痛陳拆城有利無害”,一個“痛陳”,將這個上海男人的心情給予充分說明,“今日拆城時機已至,欲拆則拆,失此時機,永無拆城之一望矣。是否主拆,請公決。” 會場數千人,響起一片痛快的喊叫聲。 之後,李平書將此情況報告給瞭都督陳其美,陳君有積極的響應,“下令速速拆城,勿稍遲疑”。大革命時代,大破大立之際,對陳其美這樣的梟雄來說,一切先幹瞭再說。 於是,李平書控制的商團和救火會會員各自出瞭銀子,連夜購買定當拆城的鐵制傢什,第二天,1911年11月25日,陳其美還在運籌帷幄南京攻堅戰時,李平書帶領著人們將九華裡的上海城墻捅開瞭缺口:拆除瞭大東門與小東門兩座。拆城已然進行之中,但批準拆城的公文還在流轉。 對姚士紳的再次上書,陳其美有這樣批示:拆城為振興商業之基礎,所見極真,應即照準。仰候飭下民政總長轉達民政長及市政長妥議辦法可也。 李平書在1912年1月14日照會上海縣長、上海市民政長:為商業一方面論,固須拆除城垣,使交通便利;即以地方風氣、人民衛生兩項論,尤應及早拆除,以便整理劃一。 大規模的拆城是在1912年7月之間,那時,南京已經攻克,民國也已創建,孫中山在審時度勢之後,將大總統位置不得不讓給袁世凱。到次年6月,北半城850丈全部拆除完畢,在當初城墻的地基上開築瞭一條馬路,叫民國路;又到1914年冬天,南半城890丈城墻也無影無蹤,在這段城墻的地基上也開築瞭一條馬路,叫中華路。中華民國,這便是上海城墻被拆後的歷史銘記。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復。 之後,滬軍都督府成立,10日那天,滬軍都督陳其美發佈瞭《剪辮告示》,作為下屬或副手,民政總長李平書立刻以剪辮告示對陳其美的剪辮號召作出積極響應,“須知垂辮為滿清之俗尚,現者地方光復已久,極應革除舊習,咸與維新。重以滬軍都督殷殷教導,務各父誡其子,兄勉其弟,速將發辮剪除,以表眾心一致”。 第一上海,在攻打江南制造局中拼過性命的士兵,或居功自傲,或閑得無聊,或因新生當局虧欠軍餉而十分慍怒,當然,也或許出於對民國熱愛、對清王朝鄙視,紛紛走上大街,在主要路口設立瞭“剪辮站”,但凡你路人走來,倘若自覺自願地在剪辮站剪去辮子,那還好說,任君自由而行。倘若你還想在腦後留著這根象征著清文化的粗辮,將你攔住的士兵們,不由分說,拿起剪刀,抓住辮子,“咔嚓”一聲中辮子與腦袋瞬間分傢,才不管你內心究竟存有多少想法。總之,對上海市民來說,經過“剪辮站”時不留下一根斷辮,休作這樣想法瞭,要麼你不上大街,但有這可能嗎? 一部中國宏大歷史,舊日朝代或新生社會,這些傢夥最熱衷於胡作非為和興風作浪,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最具所謂的“革命性”。事實上,他們不具真正的價值觀念,與儒教這意識形態相距何止一二光年。
後級擴大機用途後級擴大機推薦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